征信安全系數低要抓緊處理?先冷靜!又一個騙子的新招來了
征信安全系數56.9%,你有沒有聽過這一說法?到底啥意思?但不管是啥含義,給消費者的直覺就是系數低代表不安全。那咋辦?沒想到的是,隨手處理一下,竟然“花了”2.7萬……
近日,包括南通、菏澤、永州、懷化等多地網警巡查執法等都發布了這樣一個新型金融詐騙案例。
消費者李華(化名)接到一個陌生號碼電話,對方稱李華需要進行學生信息變更,聽得云里霧里的李華,進一步加了對方的QQ,過一會兒對方發來一封郵件。
緊接著,郵件中有個內容讓李華心里擔憂起來:其實一點就是,他的“征信安全系數”顯示只有56.8%!
“一般這個安全系數都要高于80%才行,你這太低了,不安全?!睂Ψ浇o李華列舉了一些征信不安全的后果,李華越聽越害怕?!澳钦φ??怎么處理?”
于是,對方表示,他們有渠道可以幫忙提升征信安全系數。在對方的提示下,李華先把自己卡里的1萬多元全部轉給對方提供的賬號,又按對方指導下載了兩個借貸軟件后,借款1.3萬元,全部轉入對方提供的賬號。
本想著解決問題的李華,第二天嘗試向對方詢問進一步情況,但一發消息被對方拉黑,才發現自己已經被騙。
這樣的騙局近期其實并不少見,近日,另一市民也向警方報案,稱自己接到冒充某支付平臺工作人員電話,對方以提高“征信安全系數”為由,騙了自己8000元。
“售賣不具備資質的個人征信報告,一般由非持牌征信機構開出,缺乏相應規范標準,甚至強買強賣與信貸產品進行捆綁,侵害了金融消費者的知情權與選擇權?!币子^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直言道。
從多個騙局特點和根據警方披露信息梳理發現,詐騙分子主要分為三步:
第一步是非法獲取信息,詐騙分子首先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在校大學生或者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的貸款、支付平臺基本信息。
第二步則是制造恐慌情緒,對方往往以國家出臺相關政策,或者以征信賬戶異常、安全系數低等理由,要求受害者注銷賬戶或提升賬戶安全性等,若不辦理則會以影響個人征信為由,制造恐慌情緒,這個時候受害人往往會被情緒左右,不自覺地根據對方要求操作。
第三步則是誘導轉賬或貸款,詐騙分子以需要消除原貸款平臺貸款額度,或者更新個人信息等為由,誘導受害人在各個平臺進行貸款,最后,再以各種噱頭,騙取受害人轉賬。
對于各類征信新型騙局,消費者又該如何識別?
蘇筱芮指出,信用信息主要與個人信貸的使用和履約關聯,大學生群體如果沒有涉及到借貸行為或是注冊借貸平臺的話,其實無需擔憂個人信用信息,如有疑慮,也可通過正規線上或線下渠道進行查詢。
警方提醒
1.不要點擊未知鏈接,不輕信陌生來電,不透露個人信息。
2.要多方核實轉賬匯款,不要在網上隨意留下自己的銀行卡號、身份證號等信息,涉及任何貸款操作勿輕信。
3.同時遇事先冷靜幾分鐘,要主動與官方客服進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