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協:主要商業銀行2022年國際結算業務總量超10萬億美元
7月24日,中國銀行業協會(下稱“中銀協”)發布《中國貿易金融行業發展報告(2022-2023)》(下稱《報告》),《報告》從宏觀環境、政策環境、發展現狀、創新與發展、風險與挑戰、機遇與展望六方面了2022年至2023年上半年的銀行業貿易金融業務發展情況。
《報告》指出,最近五年,我國銀行業貿易金融業務實現結算業務逐年增長、融資業務穩定增長的良好發展態勢。
據中國銀行業協會貿易金融專業委員會不完全統計,2022年,我國主要商業銀行國際結算業務總量10.60萬億美元,較2021年增加0.51萬億美元,總體增幅5.05%;我國各主要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量漲跌互現,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總量小幅增長5.69%,同時呈現出表內貿易融資業務占比小幅回落,進口貿易融資業務占比大幅回落等特點;我國主要銀行國內信用證結算總量1.9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漲幅達33.16%,增長較快;我國商業銀行保理業務持續發展,國內保理業務依舊為主要增長點,占比達92.71%。
《報告》顯示,2022年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利用大數據資源、數字化平臺對接等手段,創新貿易金融產品,滿足小微、外貿企業的金融需求;同時,推出了跨境人民幣資金池、跨境人民幣供應鏈金融等一系列貿易結算和融資產品,助力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逐年增長。
此外,銀行業金融機構還在自貿區、保稅區、特殊經濟功能區進一步加大貿易金融創新力度。對于外貿企業客群,還進一步豐富了離岸貿易金融產品、擴大了離岸貿易金融服務范圍,包括在各賬戶監管范圍內為企業提供基本的結算與匯兌服務,通過貿易鏈條將境內母公司授信資源傳輸到境外子公司,協助企業充分利用在岸、離岸兩個市場的融資價格和匯率差異降低企業的財務成本,聯合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為境外公司辦理出口信保融資等具體創新舉措。
《報告》認為,2022年以來,我國貿易金融業務面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國際貿易增長受沖擊;發達經濟體供應鏈回遷,發展中經濟體供應鏈重組;全球金融環境持續收緊,匯率市場大幅波動;全球貿易格局調整,沖擊現有國際貿易秩序等風險挑戰。
《報告》指出,下一步,銀行業金融機構應聚焦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的結算和融資需求,積極助推外貿結構優化升級,切實服務區域協調發展;在不斷創新貿易融資產品和服務的同時,加強對貿易融資的監管和風險控制;創新發展服務貿易、數字貿易,把握貿易金融領域發展的新契機。